得了股骨头坏死,她15年4万粒去痛片支撑照顾病儿

[复制链接]
查看5168 | 回复0 | 2015-2-3 14:42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张会芹吃的药装满了一麻袋 杨拓 摄


  中新网哈尔滨1月22日电(记者 杨拓)1月22日,刺骨寒风正“搜刮”着哈尔滨道外区民主乡新国村的每一个角落。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,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已经休息了,只有在村子西头一户人家厨房灯还亮着,女主人张会芹在等着丈夫回家。照顾着儿子躺下后,不一会儿,儿子粗重的呼吸声渐渐放缓,与氧气瓶“汩汩”地“冒泡”声就交织在了一起。

  儿子睡熟后,张会芹关上灯,在炕头摸出2片去痛片放在嘴里,拄着双拐走到外间屋北面的厨房,从缸中?出小半舀子凉水,把苦涩的药片咽下。大约十多分钟,来自腰部、大腿和后背的疼痛渐渐减轻。长出了一口气后,张会芹开始为丈夫准备晚饭。

  每次晚饭前的准备工作都是从这小小的去痛片开始。这一毛多钱的小小药片,在他人眼中实在微不足道,但在过去的15年里,张会芹瘦弱的身体已经吞下了4万多片。

  正是有了这些小小的药片,张会芹才能顶过双侧股骨头坏死带来的剧烈疼痛,使得她可以照顾生病5年的儿子,也正是这些药片,她的丈夫可以在无数个这样的深夜“拉脚”后回到家中有一口热乎饭吃。

  腊月的寒风每年都掠过这个困难的家庭,然而这个家庭却没有因为寒冬而冰冷。

早出晚归,只为儿子“喘气”吃药

  靠近厨房窗台位置放着一小碗荤油,筷子轻快地上面划过,在烧热的锅沿上轻轻一磕,荤油落入锅中,在与灼热的锅底接触后“吱吱”地冒出丝丝青烟,随即放入些许葱花,一瞬间,厨房里就充满了葱香。

  当油温恰到好处时,切成条的白菜被放入锅中翻炒,待白菜散发出焦香后加一舀子凉水慢火炖煮,等到汤开了之后,放入切好的土豆,再炖上十多分钟,一道在普通不过的白菜炖土豆被盛到了厨房的饭桌上。

  看着桌上的饭菜,张会芹轻轻出了口气,拄着双拐向卧室走去--给儿子翻身了。

  将近晚上十点了,张会芹听到了丈夫的三轮摩托车熄火的声音,微微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。

  丈夫宋广仁进屋后,先到卧室看了一眼儿子,然后来到厨房准备吃饭,因为今天赶上有大集,坐车的人会比平常多,所以他晚回家一个多小时。

  临坐下时,坐下后他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腹部右侧,寒冷和饥饿让这个朴实的东北汉子顾不得15年前胆摘除手术导致腰部的阵阵疼痛,趁着饭菜还热乎,赶紧吃口饭。

  等到了晚上十点半,张会芹一家的灯终于熄灭了,对于这个饱受艰辛的家庭来说,困难的日子又过去了一天。

  第二天,东边天空微微泛白,宋广仁就已经起来了,他要到村口去试试运气,看能不能拉几个起早出门的乡亲。

  因为自家的三轮摩托太破旧了,要是不起早贪黑,根本没人愿意坐。别人都换了新型的电瓶摩托车拉脚,每天都能“拉”出来一百多块钱,自己这辆车则仅仅能带来二十多块钱的日收入,对于这种差距,宋广仁没有抱怨,而是更努力地付出。

  “冬天就这样,等到夏天就好了,虽说没啥手艺,但给人家当个力工,干点零活还可以。一年到头,能赚个一万多块钱。”宋广仁说。

  早上八点多,宋广仁回到家里,吃过早饭后,一个人将一百多斤重的氧气瓶“轱辘”到车上,然后开车到3公里外的氧气站。

  因为无法负担医用氧气四五块钱一升的“天价”,所以宋广仁给儿子灌的是一毛多钱一升的工业用氧,“没招啊,儿子24小时都要吸氧,那个(医用氧气)实在太贵,只能吸工业用的维持。”

乡情、亲情撑着这个家走过三十年艰辛

  三十年前,宋广仁和张会芹喜结连理,婚后不久就有了一儿一女。

  宋广仁指着墙上挂着的照片说:“我儿子小的时候可好看了,大眼睛,要是没有病,也该张罗结婚了。”虽然他和儿子的交流不多,但能够从他看儿子的眼神中察觉到,那份坚定不移的父爱。

  “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,突然高烧不退,要不是乡亲们给凑了2万多块钱,他们根本连院都住不起,而且这两次住院,最后都因为差钱,眼看着要治好了却不得不提前出院了,孩子就是那时候留下病根了。这么多年来孩子(身体状况)都还可以,虽然不能太活动,但是自理没问题,五年前(病情)突然严重,孩子一下子就瘫了,到医院一查,是得了一种‘肺动脉高压’的病,大夫说这病能治,但是光吃药就得个十多万(元),我们这个家根本负担不起。孩子打小药就没断了,家里钱都看病吃药了,根本没条件上学,都三十(岁)了,连字都不认识。” 张会芹粗糙的手指碾了一下潮湿的眼窝说道。

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,宋广仁在2000年时做了胆摘除手术,转过年妻子张会芹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,手术费和更换器官的费用达到7万多元,等到了2009年,本就多灾多难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,孩子的肺动脉高压突然加重,导致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,只能靠母亲照顾。

  每个月原本3000多的药费不得不减到2000多元,“没办法,应该每顿吃3片的药,为了能省点钱,就只吃2片了。”张会芹说。

  宋广仁拉过墙角的一个塑料编织袋,将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,整整一袋子的药盒铺了一地。“最近这两年,孩子的病厉害得邪乎,每年都要住两三回院,一住就得个两三万(元),多亏了亲戚朋友、乡里乡亲的帮助,光凭我们家,孩子早就交待了。为了能省着点,孩子只能少住院,‘多’吃药维持。这一袋子的药盒子,孩子两年就吃出来了。”

  时间倒回至一年前,那时宋广仁夫妇的家还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土坯房,“这几年,村里其他人家的条件慢慢都好了,都盖上了砖瓦房,我家钱都给孩子看病用了,根本盖不起房子。土坯房冬天四外漏风,烧着炕也冻得不行了,夏天不下雨还行,只要下雨屋里就顺着棚往下淌黑泥,雨大了屋里积水都上炕了,根本没法住,就只能东家借住两天,西家凑活两天。当时,我家前院的兄弟媳妇儿孟玉洁到我家来,跟我说,她要帮着张罗盖房子的时候,我心里挺感动,但以我家的条件,盖房子简直就跟做梦一样。不过房子好点,孩子就能住的好点,不用受潮挨冻,可这些年已经欠下乡亲们不少债了,实在不愿意再麻烦了大伙了,再不能给相亲们添累赘了。”张会芹说。

  没想到的是,孟玉洁找到村主任董长发说明来意后,村主任董长发立即召集了乡亲们,动员大伙施以援手,董长发和孟玉洁带头各自拿出来5千元钱,在他们的带动下,乡亲们向老宋家伸出援手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实在没法出人出力的,就把盖房子能用的材料一样一样地送来,这就样宋广仁一家住进了一百多平米的新家。

  “盖房子前儿(时候),想让乡亲们在我这吃顿饭,结果却被乡亲们‘骂’了,大伙都说有钱不给孩子看病,吃啥饭啊。”宋广仁憨厚地说道。

按照村里的行情,盖这么个房子材料就得5万元左右,算上工钱就得将近10万元。而宋广仁说,盖他家这个房子花了多少钱就是一笔“糊涂账”,因为花了多少钱,用了多少料,人工多少钱都没有法说清楚,而更说不清楚的是乡里乡亲这种浓浓的乡情。

为了这份情,更要努力生活

  来到屋里,地面上的瓷砖一尘不染,卧室和厨房里更是窗明几净,村里乡亲送来的大米、白面、白菜和土豆都整齐地摆在外间屋的墙角,甚至连用来引火的大块煤都一个接一个地码放整齐,用塑料布罩着。很难相信,如此整洁的家,是一个双侧股骨头坏死的病人,每天拄着双拐收拾出来的。

  从始至终,宋广仁和张会芹都没有抱怨过生活的不公,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对乡亲们的感谢。“我家兄弟媳妇(孟玉洁)和村主任(董长发)都是好人啊,这么多年帮我们忙前跑后的张罗各种大事小情,不仅没嫌麻烦,还经常给拿钱,人家虽说过这钱不用还,但是咱这心里有数啊。要是我这日子能有啥转机,我最大心愿就是能还清欠下乡亲们的情。”宋广仁说。

  “除了儿子,就是我老伴的身体让我放心不下。我没能让她过上好日子,就连有病都没钱治,消炎药也舍不得吃,光靠去痛片维持,实在是对不住她了。”宋广仁惭愧地说。

  采访过程中张会芹很少说话,但这个家真正的支柱是却是这个瘦弱多病的农村妇女,要不是她,就没人给儿子每半小时翻一下身;要不是她,也没人给早出晚归的丈夫烧火做饭。

  要是张会芹再倒下,那宋广仁更没办法出去挣钱给儿子挣药钱。宋广仁告诉记者,等老伴倒下的那一天,就是这个家彻底散了的日子。

  上午10点多,张会芹再次摸出去痛片放进嘴里,开始跪在地上擦地,张会芹说能住上这样的大房子不容易,一定要住出样来,自己也不能为丈夫分担什么,就只能让家里更整洁些,让丈夫和孩子住着心里也敞亮些。

  正是这小小的药片帮助了最普通的的农村妇女熬过15年的疼痛,撑起了这个家。(完)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免费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